亚洲香蕉在线观看-亚洲香蕉在线-亚洲香蕉影视在线播放-亚洲香蕉毛片久久网站老妇人-中文字幕天堂最新版在线网-中文字幕天堂

歡迎來到礦寶網![ ] [ 快速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礦寶資訊> 煤礦資訊 >正文

山西標準發布!《智能煤礦建設規范》新標準出爐了 置頂貼 精華貼 熱門貼

2020年07月03日12:05 來源:礦寶網整理
分享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提出并監督實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智能礦山有限公司、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精英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江、李首濱、于向東、王凱、李石巖、鮑文亮、付國軍、王學斌、李志強、馬建民、袁曉明、凌建斌、張春英、柳全、姜雨舵、張君等。

智能煤礦建設規范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智能煤礦的架構,以及建設智能煤礦時地質保障、采掘系統、輔助生產系統、礦井安全、信息系統及經營管理的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井工煤礦的智能化建設。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4679 智慧礦山信息系統通用技術規范
GB 51024 煤礦安全生產智能監控系統設計規范
GB/T 51272-2018 煤炭工業智能化礦井設計標準
MT/T 1167 安全高效現代化礦井技術規范
NB/T 10051 煤礦供電防越級跳閘系統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智能煤礦smart coal mine
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

3.2智能綜采工作面smart mining face
應用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使工作面采煤機、液壓支架、輸送機(含刮板式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及電液動力設備等形成具有自主感知、自主決策和自動控制運行的智能系統,實現工作面落煤、支護、運煤作業工況自適應和工序協調控制。
4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控制器域網(Controller Area Network)
EPA:開放性實時以太網標準(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ERP: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thernet/IP:以太網工業協議(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
FF:基金會現場總線(Foudation Fieldbus)
LoRa:遠距離無線電(Long Range Radio)
MA:煤礦安全認證(Mei An)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FIBUS:過程現場總線(Process Field Bus)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盤結構(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5)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FID: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S485:異步通訊接口標準(Recommended Standard 485)
RTPS:實時傳輸協議(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Wi-Fi: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
ZigBee:短距離和低速率下無線通信技術(ZigBee Technology)

5 智能煤礦架構
智能煤礦建設以信息系統(含基礎設施)為基礎,以網絡安全為保障,以數據平臺為支撐,以地質保障、采掘系統、輔助生產系統、礦井安全、經營管理各個業務模塊的智能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實現煤礦各要素和流程的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

6 地質保障
6.1 礦井地理信息系統
6.1.1 應具有地質、測量、水文等各類圖紙數字化管理系統。
6.1.2 應實現礦井資源/儲量、可采煤層、斷層構造、水文地質、瓦斯地質、工程地質、開采條件等應用可視化,指導優化礦井安全高效綠色建設與生產。
6.1.3 應創建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超前識別地質構造、開采條件異常,為優化開采提供地質保障。
6.1.4 宜智能感知采掘過程中工程地質與標志地質的差異,自動優化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實現數據與模型的雙向聯動。

6.2 探放水智能監測系統
應實現對探放水作業過程的鉆孔數量、鉆孔位置、鉆孔角度、鉆孔深度、終孔位置、鉆桿鉆進速度等鉆孔數據的智能感知、分析、驗收功能。

6.3 瓦斯抽采智能監測系統
應實現對瓦斯抽采作業過程的鉆孔數量、鉆孔位置、鉆孔角度、鉆孔深度、終孔位置、鉆桿鉆進速度,孔內壓裂、割縫、造穴等特殊工藝間距、時間、質量,孔內篩管長度、封孔長度、質量,抽采率等數據的智能感知、分析、驗收功能。

7 采掘系統
7.1 綜采工作面
7.1.1 采煤機應具備滾筒截割路徑記憶、位置定位、遠程控制、姿態控制功能。
7.1.2 液壓支架應配備電液控制系統,跟隨采煤機在全工作面范圍自動完成支架伸收護幫、移架、推溜、噴霧除塵等動作,應具備遠程控制、支架全姿態監測功能。
7.1.3 刮板輸送機應具有機尾鏈條自動張緊、斷鏈實時監測報警上傳、故障診斷,宜具有煤流負荷檢測及其協同控制功能。
7.1.4 乳化液泵站應具有流量調節功能,實現高壓自動反沖洗、自動配比補液,高低液位自動控制,實現對乳化液的濃度監測;工作面采用遠距離集中供液方式為采區內主要設備供液,減少設備列車長度和重量,并可重復服務多個綜采工作面。
7.1.5 綜采工作面設備應配備礦壓監測系統。
7.1.6 綜采工作面設備應實現集中、就地和遠程控制,實現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協同控制,主要生產流程實現一鍵啟停。
7.1.7 刮板輸送機、采煤機、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應配備自動找直功能。
7.1.8 超前支架、轉載機自移裝置、順槽帶式輸送機自移機尾應配備遙控控制及遠程控制功能。
7.1.9 應配備工作面視頻系統。
7.1.10 應配備工作面自動巡檢機器人,實現工作面設備運行狀況、開采環境、煤流狀態的例行巡檢和異常情況實地巡查。
7.1.11 應配備工作面設備和人員精確定位系統。
7.1.12 應實現基于工作面精確三維地質模型的數字化割煤。
7.1.13 應實現工作面有人巡視、無人操作的遠程可視化智能開采。
7.1.14 宜實現順槽遠程操作、遠程巡視的工作面無人開采。

7.2 掘進工作面
7.2.1 應選用智能化快速掘進裝備,實現掘支平行快速作業,錨桿自動支護。
7.2.2 設備應具備無線遙控、遠程監控、可視化集中控制、記憶截割、人員接近識別、健康診斷,以及工作面環境狀態識別及預警功能。
7.2.3 應實現帶式輸送機機尾自移。
7.2.4 應配備高效除塵系統。
7.2.5 應實現掘、錨、運、探的遠程可視化操作。
7.2.6 宜實現掘、錨、運、探的自動操作,裝備的精確定位導航。

8 輔助生產系統
8.1 通風系統
8.1.1 主通風機應具有一鍵啟停、反風、倒機功能;具有運行風機故障自動倒機功能,備用風機定期自檢及故障診斷功能。
8.1.2 主通風機應具有在線監測功能,監測供電參數、運行狀態、風量、風壓、振動、溫度等工況參數,以及風機房配電室溫濕度、煙霧等環境參數,具備故障診斷與預警功能。
8.1.3 應具有就地和遠程風量給定與調節功能。
8.1.4 主通風機房、配電室應配置視頻圖像監視系統。
8.1.5 主通風機房、配電室宜配置機器人巡視裝置。
8.1.6 無人值守通風機房,應設專人巡視,配置門禁系統。
8.1.7 宜實現防爆門遠程狀態監測與控制。
8.1.8 煤及半煤巷局部通風機應具有調速功能。
8.1.9 局部通風機應具有故障自動切換功能,當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風機故障時,備用局部通風機能自動啟動,保持局部通風機能正常通風。
8.1.10 應具備遠程監測局部通風機運行狀態、環境瓦斯濃度和末端風量功能,并具備遠程控制功能。
8.1.11 局部通風機地點宜配置視頻圖像監視裝置。
8.1.12 主要風門應實現自動控制并具有遠程集中控制功能。
8.1.13 應具有遠程監測風門狀態與報警功能。
8.1.14 主要風門宜配置視頻圖像監視裝置。
8.1.15 主要風窗應具有遠程監測與調節控制功能。
8.1.16 應具備礦井各測風點通風參數遠程監測功能。
8.1.17 宜采用先進的三維通風模擬技術解算并分析礦井通風網絡;根據礦井通風網絡參數變化,自動調節通風設施(如風門、風窗等),實現礦井風量的合理分配,并保持通風系統的穩定運行。

8.2 主運輸及提升系統
8.2.1 帶式輸送機主驅動應采用軟啟動裝置,具備軟啟動和無級調速功能,多點驅動實現功率平衡。
8.2.2 如有井底緩沖倉則其煤倉煤位應可準確測量,且其給煤機能受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的自動控制。
8.2.3 沿線煤流應實現分布狀態實時監測,具有系統自檢功能。
8.2.4 轉載點應具有遠方固定視頻監控。
8.2.5 運輸巷宜配備沿線巡檢機器人,遠方監控沿線視頻巡視、跑偏、煙霧、瓦斯、托輥溫度、撕帶和煤流等狀態。
8.2.6 主運輸系統應實現煤流平衡。
8.2.7 應具有煤量控制的調速功能和具有上煤倉煤位與帶式輸送機運行閉鎖功能,實現裝煤自動化。
8.2.8 應具備地面和就地集中控制,地面生產中心具有皮帶系統狀態、參數和視頻顯示并集中控制。
8.2.9 應實現主煤流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沿線無人作業,有人地面遠程監控。
8.2.10 宜實現主煤流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沿線無人作業,地面無人監控,系統智能化經濟運行。
8.2.11 提升機應具有實時在線監測功能,能監測供電、制動正壓力或油壓、振動、溫度等工況參數及行程、位置、速度運行狀態,具備鋼絲繩芯與閘瓦間隙監測功能,具有故障診斷與預警功能。
8.2.12 提升機房、各水平停車點應配置視頻圖像監視系統。
8.2.13 主井提升機宜實現無人值守,配置自動裝卸載系統,具有自動選擇方向開車、自動控制全程速度及按照預設速度圖自動控制完成一個提升循環(自動加減速、到達爬行段自動轉入爬行,自動停車)功能;無人值守提升機房宜配置門禁系統及機器人巡視裝置,并應設專人巡視。
8.2.14 副井提升機應配置打點信號、自動操車系統,應按照預設速度圖自動控制完成一個提升循環(自動加減速、到達爬行段自動轉入爬行,自動停車)功能。

8.3 輔助運輸系統
8.3.1 輔助運輸設備應能實現精確定位,具備無線調度通訊、信息傳輸、安全監控、故障診斷、自動停車等功能。
8.3.2 采用單軌吊進行運輸,物資、車廂的裝卸及運輸過程應實現自動化,若為點到點固定線路運輸,宜采用無人駕駛。
8.3.3 采用軌道機車進行運輸,應能實現智能調度,若條件具備,宜采用無人駕駛。
8.3.4 采用無軌膠輪車進行運輸,應能實現智能調度,若條件具備,車輛宜具備路徑智能規劃、環境識別、智能調度等功能,實現輔助駕駛或無人駕駛。
8.3.5 采用多種運輸方式進行混合運輸,應符合MT/T 1167 的要求,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接替宜為自動化換裝。
8.3.6 運輸物料應建立編碼體系,實現物料的集裝化,物料裝卸應實現自動控制,能夠和煤礦倉儲管理系統對接,實現物料運送全過程的信息化閉環管控。
8.3.7 調度管理系統應具備運輸設備的智能調度和路徑規劃功能,實現運輸過程的智能管控。
8.3.8 運人設備應具備人員精確識別功能,并具備運輸軌跡回放功能。

8.4 供電系統
8.4.1 礦井供電系統應具有智能防越級跳閘保護,跳閘保護應符合NB/T 10051 的要求。
8.4.2 應具備智能選擇性漏電保護功能。
8.4.3 智能變壓器應具備中性點電容電流補償功能。
8.4.4 智能系統應實現狀態參數顯示、巡檢、故障錄波存儲、故障分析、智能告警。
8.4.5 機器人巡視裝置應實現供電系統狀態、環境、安全保衛等自動檢測。
8.4.6 應對峰谷電量與能耗統計分析、電能質量監測。
8.4.7 變電站和配電室應具備自動滅火功能。
8.4.8 應具有智能開關和關鍵負荷電纜的測溫和報警系統。
8.4.9 應具有智能倒閘操作專家管理系統。
8.4.10 應具有污染電網治理和諧波補償系統。

8.5 排水系統
8.5.1 井下各排水泵房應實現自動運行、無人值守,遠程集中監控。
8.5.2 應具備水倉水位、排水流量、設備運行工況、環境參數、安防、消防等在線監測功能,具有設備故障診斷分析、安全預警預報功能。
8.5.3 應具有負荷調控和管網調配功能,應能根據用電峰谷、水倉水位、礦井涌水量合理選擇水泵啟停數量和管路運行數量。
8.5.4 應具有水泵自動輪換功能。
8.5.5 應配備視頻監控系統。
8.5.6 應具有水泵房能耗計量及分析功能。
8.5.7 應實現各水窩點水量監測,具有礦井涌水量實時預警功能。
8.5.8 排水系統宜實現與水文監測系統聯動預警與控制。
8.5.9 抗災強排系統應具備地面集中監測與控制功能,并具有水倉水位、電機貧水、電機溫度、過電流等綜合保護功能。
8.5.10 宜配備巡檢機器人,實現水泵房自動巡檢。

9 礦井安全
9.1 人員安全
9.1.1 人員單兵裝備應具備所處環境參數的實時采集功能,且能顯示本地和遠程環境參數;應具備無線語音通話功能;應具備實時視頻采集、上傳,及調看遠程視頻的功能;應具備精準定位功能;應具備危險狀態下逃生信息的實時獲取功能;應具有應對各種災害的可靠逃生裝備。
9.1.2 礦井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信息應具有與人員單兵裝備(維持單兵裝備的電量不得低于48 小時)進行實時互聯、音視頻通信的功能;單兵設備應具備人崗匹配的生物特征識別,作業過程中崗位操作指引的語音提示;具備近感探測功能,實現人員非法進入和違規誤入危險區域自動預警以及采掘工作面等重點場所、關鍵崗位人員三違行為的自動識別;井下所有區域的安全狀態實時評估及預警信息具有與人員單兵裝備進行實時互聯,音視頻通信的功能。
9.1.3 井口應具備智能檢身功能,當有人員未攜帶定位卡、自救器及未按規定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一人多卡、人卡不一致、飲酒、攜帶違規物品、證件過期、安全考核不合格、違章停工人員,入井時能夠自動識別并進行預警。
9.1.4 宜對井下邊緣死角單崗作業人員進行定位監控,超過一定時長無變動進行預警;宜對井下人員入井時間進行自動統計預警。

9.2 機電安全
9.2.1 應具有設備在線點檢功能。
9.2.2 應具有設備運行情況實時監測功能。
9.2.3 應具有設備損耗性部件更換提示功能。
9.2.4 應具有設備故障數據庫,能對設備各部分的健康狀態進行實時評估,為設備故障原因判斷提供輔助決策。

9.3 災害監測
9.3.1 根據礦井的災害類型,應具備相應災害的實時在線監測能力。
9.3.2 應具有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功能,數據突變識別功能,并具有對安全狀態進行實時評估的功能,監測異常信息可自動推送至單兵系統、廣播系統和地面煤礦信息化綜合監控系統平臺。
9.3.3 應能根據災害監測數據、數據突變情況與評估信息,智能預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
9.3.4 應能根據災害監測數據、數據突變情況與評估信息,自動制定相應的防害(災)及降害(災)方案。

9.4 安全風險預控管理
9.4.1 應具有完善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體系,并實現信息化管理。
9.4.2 應能夠根據風險管控清單,自動進行風險的日常管控。
9.4.3 應能夠自動和手動定期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預警分析,形成安全指數的動態評價。
9.4.4 應具有隱患庫,且隱患類別不低于國家和行業要求,并能自動更新完善。
9.4.5 基于隱患庫,應實現按相關規定進行隱患排查和隱患處理過程的標準化。
9.4.6 人機環管安全監測數據應滿足安全監管機構的聯網要求。
9.4.7 應具備手持終端現場檢查能力,實現隱患排查任務的自動派發、現場落實、實時跟蹤及時閉環管理。
9.4.8 應實現對隱患的多維度自動統計與分析。
9.4.9 學習培訓管理應具有員工在線學習、在線考核功能,并將員工技能掌握情況與下井考勤進行關聯。

10 信息系統
10.1 通信網絡
10.1.1 有線主干網絡應采用礦用以太網技術,符合IEEE 802.3 協議,帶寬10000Mbps 及以上,支持Ethernet/IP、PROFINET、MODBUS-RTPS、EPA 等工業以太網協議。
10.1.2 無線主干網絡應采用主流高速帶寬4G、5G 無線通信技術,WiFi 系統宜采用802.11ax 標準;支持井下移動語音通話、無線數據和視頻等信息共網傳輸。
10.1.3 二級交換接入網絡應采用100Mbps 以上工業以太網;具備組環功能,可形成子環,網絡自愈時間小于30ms,能通過以太網電接口或光接口接入礦井主干網絡;礦用二級交換接入網絡設備支持Ethernet/IP、PROFINET、MODBUS-RTPS、EPA 等工業以太網協議,交換機應符合GB 51024 要求。
10.1.4 礦井低速無線網絡應采用LoRa、ZigBee 技術,基站具備低速無線網絡網關功能接入功能,數量不小于256 臺,節點接入數量不小于26 萬個,基站同時通信節點數不小于1024 個;無線通信距離不小于500m,傳輸帶寬在通信距離以內不小于1kbps。
10.1.5 總線型接入網絡應采用RS485、CAN、PROFIBUS、LONWORKS、FF 等;采用電纜、光纜等傳輸介質,采用樹形、環形、總線形、星形或其它網絡結構。
10.1.6 融合通信應支持低速無線通信組網,支持總線型組網;礦井有線主干網絡以及無線主干網絡之間以IEEE 802.3 標準相互聯通;采用以太網標準的二級交換網絡以IEEE 802.3 標準相互通信并接入礦井主干網絡,其他制式接入網絡采用具有融合通信功能的通信網關,實現不同制式接入網絡的融合。

10.2 硬件設施
10.2.1 數據處理設備:礦端處理設備上位機應采用工控機,數據獲取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宜采用國產自主可控服務器,采用“云-邊-端”數據存儲和處理模式;云端數據處理:公有云選用成熟公有云或工業云;私有云具備異地災備、虛擬化資源池;移動數據處理終端具有MA 認證,具備4G(或5G)全網通或專網頻段通信,具備Wi-Fi 無線通信功能,具備NFC、RFID、藍牙等近場通信功能。
10.2.2 數據存儲設備:數據中心存儲容量應不小于2TB;數據庫服務器容量不小于300GB,應用服務器存儲可組建RAID5,容量不小于300GB,磁盤陣列容量不小于20TB;云端數據存儲:公有云存儲容量可彈性擴展,選用成熟公有云或工業云;私有云具備異地災備,初始資源不小于20TB,且可在線增加硬件存儲資源;移動端存儲設備RAM 不小于4GB,數據存儲空間不小于64GB。
10.2.3 礦井視頻監控設備宜采用高清分辨率攝像頭,視頻采集設備具備視頻切片、斷網續傳等功能;礦井視頻監控信息存儲系統容量不少于1 年的累計信息量,其他信息存儲系統容量不少于2 年的累計信息量。
10.2.4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設備:礦用MA 認證井下端計算設備,應提供AI 智能識別和物聯網標準協議接口,通過嵌入式軟件系統應實現AI 感知與集控聯動,支持離線運行模式,形成井下業務場景閉環;支持后備供電。

10.3 軟件系統
10.3.1 應具有基于云計算、容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平臺,應用軟件在平臺中統一部署、運行。
10.3.2 應具有統一的容器數據輸入、輸出規范,擁有分布式消息隊列系統。
10.3.3 應支持多租戶機制,具有明確的應用入駐和用戶使用流程。
10.3.4 平臺應具備完成數據的統一存儲、計算及接口的能力;或通過規則制定以及建設外部數據中臺,可完成數據的統一存儲、計算及接口。
10.3.5 應提供公共的開發資源和數據資源,應用在統一的規則、流程要求下,實現開發流程的簡易化。
10.3.6 應配備“云-邊-端”一體化智能平臺,滿足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感知與采控需求,保障“云-邊-端”互聯互通,提供云計算模型訓練、下發、升級等能力。
10.3.7 智能調度通訊系統應具備音視頻通信及視頻會議等能力,可與井下調度電話、廣播系統互聯互通,通信記錄保存不少于6 個月,可調用其他應用系統。

10.4 數據平臺
10.4.1 應采用統一的數據傳輸協議實現各系統設備的互聯互通。
10.4.2 應構建礦井大數據平臺,結合主數據管理、指標體系管理以及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形成礦井先進管理指標體系和社會化主數據體系。
10.4.3 應實現產業互聯、互聯網采購和互聯網營銷,智能煤礦的煤炭銷售、物資供應、設備維保等應經濟、高效、便捷。
10.4.4 宜構建先進的數字化礦井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一張網聯通、一張圖運行、一個庫管理、一套賬核算、一個平臺數據共享。

10.5 網絡安全
10.5.1 應符合GB/T 34679 的要求。
10.5.2 礦井工業控制系統與企業其他系統之間應劃分為不同區域,區域之間應設置工業隔離區,并采用隔離技術手段。
10.5.3 通信傳輸應具有通訊中斷、網絡流量異常監測與報警功能。
10.5.4 應保證工業控制網絡與企業網、移動互聯和遠程訪問等外部網絡之間通過工業隔離區實現邊界防護。
10.5.5 應刪除多余或無效的訪問控制規則,優化訪問控制列表,并保證訪問控制規則數量最小化。
10.5.6 在網絡邊界、重要網絡節點應進行安全審計,審計覆蓋到每個用戶,對重要的用戶行為和重要安全事件進行審計。
10.5.7 應對所有參與無線通信的用戶(人員、軟件進程或者設備)提供唯一性標識和鑒別。
10.5.8 應對登錄的用戶進行身份標識和鑒別,身份標識具有唯一性,身份鑒別信息具有復雜度要求并定期更換。
10.5.9 應啟用安全審計功能,審計覆蓋到每個用戶,對重要的用戶行為和重要安全事件進行審計。
10.5.10 應安裝防惡意代碼軟件或配置具有相應功能的軟件,軟件需要經過離線環境中充分的驗證和測試,并定期進行升級和更新防惡意代碼庫。
10.5.11 應采用白名單機制對操作員站、工程師站、服務器與客戶機進行主機加固,將工業控制系統中的可信應用程序加入到白名單列表中,形成安全可信的應用程序運行環境,只允許經過工業企業自身授權和安全評估的軟件運行。

11 經營管理
11.1 生產經營管理
11.1.1 應符合GB/T 51272-2018 的要求。
11.1.2 應具有標準作業流程管理信息化功能,并實現班組中每個崗位標準作業流程的精確推送。
11.1.3 應具有對班組成員自動進行考核的功能,并能根據考核結果自動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與學習計劃。
11.1.4 應實現班組管理信息的移動互聯。
11.1.5 應具有生產計劃及調度管理、生產技術管理、機電設備管理等系統。
11.1.6 生產計劃及調度管理系統應具有生產計劃及日常調度管理功能,可根據企業ERP 數據實現生產計劃排產。
11.1.7 機電設備管理系統應具有健康狀況的遠程在線診斷功能,應具有定期自動運維管理及配件庫存識別功能。
11.1.8 生產級經營管理系統應具有規程措施編制、技術資料、專業圖紙設計、采掘生產銜接跟蹤、工程進度跟蹤、生產與技術指標、經營指標等無紙化管理功能。
11.1.9 礦井經營管理系統應包括辦公自動化管理、企業ERP 等系統,各系統之間應能交互數據。
11.1.10 企業ERP 應包括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運銷管理、物資供應管理、倉儲管理、設備管理等系統,且應提供規范化數據接口。
11.1.11 應實現銷產聯動,智慧采選,通過以銷定產、按需配礦、集約運銷、物流自動化,建立先進的銷運產供協同體系。
11.1.12 應具有礦井精細化成本核算系統,實現礦井全要素成本核算管理,優化定額指標。

11.2 決策支持
11.2.1 礦井決策支持系統應能夠對生產系統和管理系統數據進行融合,且應能建立數據分析模型。
11.2.2 應建立動態排產模型,有效分析ERP 中的經營數據;結合生產管理數據制定合理的排產方案,實現對礦井生產和運輸物流環節進行合理調度。
11.2.3 應建立大型設備運維及管理模型,合理調整設備檢修及大型耗能設備運轉時間,實現對主要生產環節設備健康狀況、負荷率、故障停機率、能源消耗等指標進行分析。
11.2.4 云端應實現各礦產能與資源調度的自動決策。

礦寶網現推出會員尊享服務的功能,加入后可上傳、推廣自己的產品,進而對自己的產品曝光率更大。想加入只需點擊下方鏈接。


責任編輯:安愛

|推薦圖文|
平臺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散播謠言和誹謗他人
溫馨提示快速發表無需登錄即可留言 captcha

文章評論數:0

點擊加載更多>>

礦寶資訊公眾號
隨時隨地查看資訊

熱門資訊

    視頻新聞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香蕉视频|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性xxx中文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日韩美香港a一级毛片| www.青青| 欧美视频二区|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两个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毛片在线观看| 天堂网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a毛片| www日本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天堂新版资源中文最新版下载地址|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日本在线视频播放|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4hu最新网址|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美女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级做a爰| 久久99网站| 亚洲蜜臀| 经典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 新91免费| 国产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天堂网视频| 国产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手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